中外大咖畅谈AI新趋势!首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圆满落幕

 

 

 

 

7月13日下午,由中国科技部、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西科技厅、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以“科技向善 智惠东盟”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共话发展前景,把握未来趋势,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王蓉芳、越南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阮黎雄、广西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出席并致辞。

 

论坛吸引了来自300多个不同单位、近600位嘉宾报名,因席位有限,现场邀请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中国外交部、东盟各国驻南宁各领事馆的代表,中国和东盟各国杰出科学家、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以及国内各省(区、市)科技管理部门的代表等300位嘉宾齐聚一堂,凝聚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智慧与力量,助力人工智能发展。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唐亮东、副院长杜文宏出席论坛并参加相关活动。

 

论坛现场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王蓉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地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入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推动中国与东盟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和人类福祉带来新的动力。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合作应用等方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创新,携手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为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为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的动能。

 

越南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阮黎雄表示,越中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渠道,越中关系将不断增添新动力、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表示,近年来,广西通过充分发挥科技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通过设立合作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拓展应用场景等各方面的努力,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表示,广西将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增强安全保障能力,为东盟国家的合作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活。

 

本次论坛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增强虚拟现实中心副主任蔡奕渔教授,马来西亚国立大学Abdul Hadi bin Abd Rahman教授,印度尼西亚Nodeflux人工智能与商业战略专家、印度尼西亚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Adhiguna Mahendra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温文彬教授4位东盟国家专家学者,以及海南大学学术副校长、计算机学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杨天若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胡瑞敏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陶建华教授,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博士等4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杰出人才,结合各自创新研究和产业实践,围绕人-机-物智能、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智慧城市、大模型、公共安全预警、空间智慧管理、数字孪生技术等话题分享独到见解,不仅为参会嘉宾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更勾勒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图景

 

8位主题演讲嘉宾共话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论坛还特设“先进技术展”,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及产品,包括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瀚特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万云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与多元机遇。

 

先进技术展吸引诸多参会嘉宾驻足交流

 

 

此次论坛由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协办,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集聚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人才,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链高质集聚、教育普惠、科技创新、人类共同福祉和进步等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高质量、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让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交流更加密切,不仅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凝聚了中国—东盟智慧结晶,也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